编者按:有些道理,“三岁小儿都道得,八十老翁行不得”。正如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,凡人根本不予理会,视为封建迷信。但在正信之人心中,世间众生都在因果之中打转,有谁能逃得开?印光大师认为:“戒杀放生,吃素念...
2021-01-11 219 大德开示
编者按:有些道理,“三岁小儿都道得,八十老翁行不得”。正如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,凡人根本不予理会,视为封建迷信。但在正信之人心中,世间众生都在因果之中打转,有谁能逃得开?印光大师认为:“戒杀放生,吃素念...
2021-01-11 219 大德开示
人生常会遭遇到不知如何抉择而处于“两难之间”的时候,比如:父母吵架时,儿女到底应该帮谁?当婆媳不合的时候,为人子、为人夫者,又应该站在谁的立场说话?母亲与太太同时掉落水里,不知所措的他应该先救谁呢?历...
2021-01-11 273 大德开示
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,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、错误的行为让生命显现出种种局限性,才感受到忧苦缺憾。我们被善业牵引走向暂时和究竟的安乐,恶业则将我们引向痛苦,一再的痛苦。恶业即身口意的错误行为,它们源...
2021-01-11 416 大德开示
古人讲,要往生必须感应道交。嘴巴念的佛号,是心在推动,我们当然是用心在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。藕益大师讲,你要是心作佛,你才能是心是佛。这一点跟善导大师的顺从本愿是相应的。佛陀讲《阿弥陀经》刚开始真的用极...
2021-01-11 343 大德开示
人有人格,国有国格,僧人也应该有僧格。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,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。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?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?不是的,大多数人是通过直接与出家人接触来了解佛教。他...
2021-01-11 219 大德开示
和平是什么?和平就是和谐、友好、相互帮助与合作。它是人性自然的需求,是宇宙人生自然规律的体现。运行和平机制的,是佛陀觉悟到的最终极的“达摩”,也就是蕴含在万事万物中的“法”。法代表着终极的精神实体,是...
2021-01-11 138 大德开示
编者按:世人对佛教有诸多误解,提起学佛就与出家画上等号。有一些人提出:“如果人人学佛出家修行,人类世界会否灭绝?”明贤法师曾说:“如果人人出家修行,我们的世界必然会因人们内心的积极感通而成为一个更加清...
2021-01-08 530 大德开示
供养具有灭除悭贪的作用,悭贪就是吝啬、小气。佛菩萨是我们最为景仰的楷模,供养时必尽己所能准备精良供品,所以每一次供养都是对悭贪的削弱。贪是三毒之一,因为贪著,我们往往舍不得将那些贵重或自己喜爱的物品赠...
2021-01-08 264 大德开示
《佛光菜根谭》:“贪心不能致富,喜舍才能多福,利他不忘自谦,自谦才能度众。正义行亊,公理不会长久湮没;心存善念,果报必然早晚现前。因果不可昧: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辰未到。真理不可欺:真真假...
2021-01-08 304 大德开示
求死,是弱者的行为;要活,才是勇者的形象!生命是活的;活着,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光彩。死亡,就像日落西山,就算有生命的存在,但在人间已经没有光辉。多少人从商场上失败,走投无路,最终还是要勇敢地活下去;因为...
2021-01-08 196 大德开示
编者按:虽然佛教宣讲无我,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取舍因果、行善断恶是必须遵守的宇宙法则。杀盗淫妄结果必定堕地狱、变饿鬼或变畜生,为此常人仍应敬畏因果、相信轮回,尽量行善,不造罪恶。绝大多数的现代人,没有任...
2021-01-08 338 大德开示
业报可分为正报和依报。正报由别业所感召,是众生的五蕴之身,行善的人都会长得比较英俊、漂亮;而行恶之人多感生丑陋之形象,比如脸歪嘴斜,身体残缺等等。依报是依靠外围的环境,由共业感召的,比如行善之人会生在...
2021-01-08 208 大德开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