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善知识文章正文

五种忍辱

善知识 2020年08月13日 08:36 无尽灯

五种忍辱


忍辱度嗔恨:菩萨修忍辱行,能度脱嗔恨之心。古人说:‘一念嗔心起,八万障门开。’因为嗔恨心是无明业火。我人嗔心一发,马上怒火冲天,焚烧起来,就不顾一切。什么罪恶言行,都可随之发生。即把许多业障之门,大开特开。因此犯下了弥天大罪,违反了国法人情,造诸恶业。所以佛说:‘嗔是心中火,能烧功德林。’ 心中只图报复、雪怨恨,不顾伤人害己,把过去所做的一切功德,善事好事,一笔勾销,统统烧光,付之东流。嗔恨是六种根本烦恼之一,犯罪可能性大,危害性也就越大。而且我们每个人嗔心习气最深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,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,一定要特别注意,每逢可嗔物件到来,要紧紧把住这个关口。要用最大忍力,不要令嗔心妄动放纵。菩萨修行,利己利人,教人修忍辱波罗密,可以度脱嗔恨之心。

  忍辱法门

  可是忍辱法门有五种不同观照的方法转变自己的心态。

  第一.生忍:每当被辱境界到来的时刻,把对方当作老师,虚心接受,化解逆反心态,故称生忍。

  第二.力忍:对于辱境到来,不与他计较,用了最大力量,退一步,让三分,把它压了一下。一心念佛名号,仗佛号能力,把忿恨之心,安定了下来,这就像在水下按葫芦一样,不能放手,一放手这葫芦马上就要浮了起来,故称力忍,上述二忍又称事忍。

  第三.缘忍:正当辱境现前,我们以智慧来回光返照一下,修因缘观。辩明缘由,为什么无故受辱、挨打、挨骂等,这里定有种种原因。若无故被人侮辱都是前世因缘感招的恶果,今生会随业受报;反之,即并非业障所致,而是魔障所致。若作受报想,作还债想,领悟考验真谛,体会其中疾苦,自然就把难以忍受的辱境,逆来顺受,心情舒畅,不生嗔恨,故称缘忍,记得古人说:‘有容德乃大,无欲气自豪。’

  第四.观忍:每当辱境发生,就用空观智慧来照察,了知心身世界,一切诸法本来无我可得。我既然是没有的,哪里还有什么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?这就是能空的我相与所空的辱境二者完全是空的,所以中间的辱相,当然也是不可得。这样一来,那万恶的嗔恨心,自然就不会发生了。故称观忍。

  第五.慈忍:菩萨每逢辱境到来时,不但不生嗔恨心,反而发大慈悲心,哀怜愍念,此人实在愚痴可怜,无理取闹,妄生枝节。对我打骂毁辱,我能忍受,若无其事,置而不理,不加报复。如果对待别人任意毁辱,一定要受到报复,相打相骂。这其实也就是借别人的手打自己,借别人的口骂自己。更严重的甚至发展到人命伤残,受到法律制裁,从而难逃因果报应。因此兴起无缘大慈,发出同体大悲,方便教化,令他觉醒过来,知过必改,重新做人,断恶修善,故称慈忍。这三忍又称理忍。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,有一次被歌利王割截身体,节节支解。佛是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、四相皆空不生嗔恨,反而发大誓愿。成道以后,先度此王,故佛在鹿野苑先度憍陈如尊者,憍陈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。菩萨修行发菩提心,一定要经过三难妙行的大关。第一.难行能行。人们做不到的难事,菩萨能做到。第二.难舍能舍,人们舍不得的生命、钱财、菩萨能舍得。第三.难忍能忍,人们忍受不了的逆境,菩萨能忍受。从前舍利弗尊者发菩萨心,修三难行,经不起考验。三难之中,只做到难行能行,难舍能舍的二难。在最后难忍不能忍,因此他退失菩提心,做了声闻小乘圣人。到释迦牟尼成佛时,才在佛座下做一个舍利弗尊者。《佛遗教经》中说:‘忍之为德,持戒苦行,所不能及。能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欢喜忍受,不名入道智慧之人,’必须注意:佛教劝人学菩萨修忍辱度,一定要明辨是非,分清善恶。对待善人善事,应该生慈悲心,修忍辱行,对于恶人恶事,应该现威神力降伏魔冤。佛教有二句话:‘见佛则拜,见魔即降。’佛陀是慈威并济,折摄兼施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时,魔王波旬来破坏恼乱,佛显大威力降伏天魔。再如每一座佛教寺庙的天王殿都塑有弥勒菩萨,笑容满面,慈霭可亲,以慈悲心摄受众生;在弥勒菩萨后面站著一位手擎宝杵的韦驮菩萨威严肃穆,洞视十方,见有邪魔破坏佛门,就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。依此看来,佛教虽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,但决不是善恶不分,是非不辨,无原则,滥慈悲的老好人宗教。

分享到:

标签: 善知识

净土门 备案号: 京ICP备12009579号-14 网站地图
  •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
  • 分享

    复制链接

    alstonduan@163.com

    发送邮件
   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