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善知识文章正文

不比较,不计较,自然无烦恼

善知识 2020年11月30日 15:45 无尽灯

生活中的许多烦恼,皆因人们爱比较,太计较。得失的计较,有无的计较,好坏的计较.....真的是自己缺憾少了什么吗?当然不是,是因为总想着某些地方要比别人好,正是这种相互比较的心理,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数不尽的烦恼。


  春秋时期,鲁国有这样一 条法律:凡是鲁国国民在其他国家看到自己的同胞被贩卖为奴,只要花钱将他们赎回来,回国后,国家就会给他们赔偿和奖励。此法实施以后,很多被贩卖为奴的鲁国人因此而得以重返家园。


  孔子有一名叫子贡的弟子,十分有钱,从外地赎回了许多鲁国人,但是他却不愿意接受国家的赔偿和奖励。因为他认为自己很有钱,理应做这些事,为国家分忧。这件事被孔子知道后,孔子不但没有赞赏子贡的做法,反而十分生气地批评子贡道:“国家立法如此,不过是要求人们心中有个‘义’字,国家给予赔偿和奖励,是不想人们在做善举的时候有所损失,这样愿意做善事的人才会越来越多。”


  “你的所作所为虽然为自己赢得了更好的荣誉,但却在无形中提高了人们对‘义’的要求。以后再有人出钱赎那些同胞回来,不但可能得不到应有的称赞,还会因为拿了国家的赔偿和奖励而遭到人们的耻笑。”


  结果真如孔子所说,从子贡以后,很少有人肯出钱赎同胞回国,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样有钱,也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嘲笑。


  本来是善举,却因为人们相互比较的心理,由“义”变“利”。这会让人们心理失衡,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;让人感受不到快乐,对人和事常常感到不满和愤怒;让人变得心胸狭窄,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。因为太想得到而无法轻松地生活,有时甚至会为自己引来麻烦。如果能够安于自己现在的生活,不与别人相互比较,那么自然也会减少许多烦恼。


  寺庙里的苹果园需要雇用工人,早晨天还没亮,一个精壮的小伙子就敲开了寺庙的门,表示他愿意到此当工人。负责此事的尘缘大师与其商议好,工作一天给他三十元钱,小伙子高兴地答应了。


  几个小时过去了,大师见小伙子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,于是又下山雇了一个中年人到果园帮忙,并对他说:“做一天工给三十元钱。”中年人很爽快地答应了。快到中午时,大师发现果园有些脏乱,于是再次下山,雇了两名妇女上来,要她们打扫果园,一天结束后,给她们一人三十元钱。两个妇女答应了,活干得利落又认真。


  天快黑时,大师再次下山,在路边看见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伯,大师问:“你怎么站在这里呢?”老伯回答:“我都站了一天了,但是因为岁数大,没有人愿意雇用我。”大师听后,说:“你到寺庙的果园干活吧,干到天黑后,我给你三十元我。”老伯听后,立即起身向寺庙走去。


  天黑了,果园的工人都收工了,大师把他们叫到大殿中,从老人开始,每人发了三十元钱。最先到果园做工的年轻人见此,心中有些不服气,自己来得最早,而老人天快黑才来,显然自己做的活最多,但领的钱却一样。于是,年轻人向大师抱怨道:“我从早干到晚,做的工作最多,他们才做了几个时辰,你就给了三十元钱。”


  大师听后,说:“一天三十元的工钱是我们事先说好了的,而给每一个工人多少钱是我的事情,难道你还要管我怎么支配自己的钱吗?还是你不允许我对别人比对你好?”


  小伙子听了,不知道怎样回答,的确他没有权力去管大师怎么做,于是灰溜溜地离开了。


  古语云:“至道无难,唯嫌拣择。”意思是说至上的大道不难,只怕有人挑这挑那。佛陀信手拈来一朵花是道,品茶也是道,一言一行皆是道,是因为佛陀从不挑拣。星云大师曾为人题字“不比较,不计较”,因为大师认为,人生各种烦恼的主要来源就是比较和计较。


  所以,我们只要秉持着“不比较,不计较”的人生态度,才能在为人处世中体谅他人,宽容自己。

不比较,不计较,自然无烦恼

分享到:

标签: 善知识

净土门 备案号: 京ICP备12009579号-14 网站地图
  •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
  • 分享

    复制链接

    alstonduan@163.com

    发送邮件
    电子邮件为本站唯一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