凭什么“善终”是五福、净土宗里面最重要的?印光大师说:你平常福报要省着花,原有本事买一百块的钢笔,你买六十块就好,四十块干什么呢?临终的时候用。有本事...
2024-07-24 2 净土法门
问: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,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。其一说,临终必须有正念才能往生;其二说,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,无须计较临终是否有正念,决定蒙弥陀愿力加持得以往生。这两种观点,我们应该如何抉择?
大安法师答:针对这个问题,《净土》二零零五年冬季刊已经有过答复,也许是仁者未能悉心细看、玩味,或率意读过,生起异解。据说,网上对这个问题也有若干争论,这也是好事,存疑辩论,有助于对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义理的深入把握。
从理则上说,往生的条件纯是信愿持名,称为净土三资粮。我等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,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所应,感应道交,证得往生。净业行人首先得建立这个正知见。有了深信切愿,自然会孜孜于执持名号。以真如名号熏习无明,如是功夫纯熟,临命终时,正念在阿弥陀佛上,则决定往生,对此我们要提倡,要鼓励,要身体力行。由此,东林祖庭倡导每日至少念佛一万声,组织每月两次的十天百万佛号闭关,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念佛,以及一年三次精进佛七,悉是这种倡导的表证。
临终念头在阿弥陀佛上,固然往生无疑。问题是,临终念头没有在阿弥陀佛名号上能否往生?对此,需要细加辨析。一种情形是:平时不具备信愿持名,临终念头又不在阿弥陀佛上,可以断定不能往生。另一种情形是:平时已具足信愿持名,临终因种种因缘,念头未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,然愿往生之心尚存,那么吾人一定要坚信,阿弥陀佛悲愿威神力一定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令这念佛人往生。在这个往生问题上,我们宜从自力念佛功夫的计较上摆脱出来,转而注目思惟阿弥陀佛由同体大悲心所成就的大不可思议威神力量,了知只要我们至心信乐,欲生极乐,乃至十念(含平时),即可乘佛愿力往生(第十八愿);了知如果有人有过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功夫,中途悔转,复造恶业,然阿弥陀佛在此人临终之际,兑现摄生弘愿,令此人得以往生(参见汉译《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》“边地疑城”章)。这些圣言量教喻我们:我们只要关注凡夫应作的事情,即信愿持名或尽形寿,或十日十夜,或一日一夜,或十念,至于临终最后一念出现何种情形,乃是我等凡夫无法把控、也无法判断的,因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故。由于吾人无法把控,才会生起恐惧不安心。阿弥陀佛五眼圆明,悉知我们有此恐惧,便以临终放光接引令吾人获得往生的安心、安乐。是故,我们只要关注平时信愿行的培植,老实念佛,安心念佛,无疑无虑地念佛,无须在临终一念是否在佛号上这个难以确定的问题上生起分别、执著,封拙怀迷。
兹举两则佛言祖语用作佐证,令净业行人摆脱无谓之困惑。证一:《大智度论》卷十八云:“摩诃男释王(迦毗罗卫国接任净饭王的国君)来至佛所,白佛言:‘是迦毗罗人众殷多,我或值奔车、逸马、狂象、斗人时(国王难免率兵打仗),便失念佛心,是时自念,我今若死当生何处?’佛告摩诃男:‘汝勿怖勿畏,汝是时不生恶趣,必至善处,譬如树常东向曲,若有斫者,必当东倒。善人亦如是,若身坏死时,善心意识长夜以信、戒、闻、施、慧熏心故,必得利益,上生天上。’”证知,不以临终一念,而是以平日善法熏习的惯势作为神识的归趣要素。吾人信愿持名,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的加持以及十方诸佛的护念,往生净土有何忧哉!
证二:《印光大师永思集》中,有王慧常居士撰文云:“是年冬,大吐血一次,时人命何只在呼吸间!然省察自心,一不慌张,二不恐惧,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。愈后,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。至苏谒师(即印光大师),禀告病危时心理。师闻之,大喝曰:‘汝若如此想,西方去不得矣!甚么叫念好?十念当往生。’聆言之下,生大感泣,师破去我自障矣!由是常生自信,我决定往生西方,我决不再分段生死,我已是西方人。尔后凡作事动念,均以西方人况比。”证知,王慧常居士原先亦存临终正念才能往生的想法,以佛号未念好,恐不能往生为遗憾。这一遗憾实则是对阿弥陀佛决定救度众生力量的怀疑。是故,经印祖之棒喝,幡然醒悟,作得生想。
综上所述:我等众生不怕罪业深重,只要具足信愿持名,无论功夫浅深,悉能乘托阿弥陀佛愿力成办往生大事,是故吾人宜在信愿持名感通佛力上下功夫。至于临终能否正念,可交由阿弥陀佛料理。我等凡夫惟在“至心信乐,欲生极乐,乃至十念(第十八愿)”之上获得决定往生的信心,在“敦伦尽分,系念佛号(第二十愿)”上增强自己的净业修为。这样,万修万人去,决非虚语。伏冀净业行人放下我执情见,投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之中。至祷!
标签: 净土法门
相关文章
凭什么“善终”是五福、净土宗里面最重要的?印光大师说:你平常福报要省着花,原有本事买一百块的钢笔,你买六十块就好,四十块干什么呢?临终的时候用。有本事...
2024-07-24 2 净土法门
问:病人舍报前,在进行护理性助念时,是否最好男女分开,由跟病人同性别的人助念为好呢? 答:应该是这样比较好。男众病人,如果是男居士去念、比丘去念就比...
2024-07-23 9 净土法门
净土一法,它的事理、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。也正因为这样,它远远超出凡夫乃至于声闻、缘觉、菩萨的境界,所以就难信。 如来智慧海,二乘非所测,更何况我...
2024-07-22 14 净土法门
一个人生前自己肯念佛,肯定就有信心在里面,有愿力在里面。如果一点信心、一点愿力都没有,就算劝你,你也坚决不肯念,这都是业障。临命终时,只要你肯念佛,阿...
2024-07-22 9 净土法门
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,一般来说,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,那么当然初地还有微细的妄想,在唯识学上说:发起初心欢喜地,俱生犹自现缠眠。就...
2024-07-22 12 净土法门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