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利佛,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。 ——《佛说阿弥陀经》 发愿,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的。为什么...
2024-07-23 7 净土法门
念佛一法,乃佛教之总持法门。但有专念自佛,专念他佛,兼念自他佛之不同。
专念自佛者,如诸经中,深穷实相,以期悟证,乃于五阴,六入,十二处,十八界,七大等诸法中,以般若智照,了达此一切法,当体全空,亲见本具妙真如性。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,并各种话头,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。此于四种念佛中,名为实相念佛焉。
专念他佛,有三种念法。一观想,谓依十六观经作观,或专观白毫,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,或观广大法身,及具观十六种观。二观像,谓对佛形像,想佛相好光明等。三持名,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。此三种念佛,法虽不同,皆需具有真信切愿,方可与佛感应道交,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,生彼极乐。
此四种念佛,唯实相念佛,谛理最深,然颇不易修。以唯仗自己戒定慧,及参究照察之力,别无他力补助。若非宿根成熟,则悟尚不易,何况实证。唯持名念佛,下手最易,成功最速。倘能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必于现生亲证念佛三昧,临终决定往生上品。纵根机陋劣,未证三昧,但以信愿持佛名号,如子忆母,常时无间,迨至临终,感应道交,仗佛慈力,带业往生,末世众生,唯此是赖。否则但种来因,难得实益。果能志心持念,念到全心是佛,全佛是心,心外无佛,佛外无心,无念而念,念而无念,心佛两彰,而复双泯时,则实相妙理,觌体显露,西方依正,彻底圆彰。即持名而深达实相,不作观而亲见西方。摄机最普,得益最深,最利末法钝根之士,大畅如来出世之怀。以故从上知识,多皆注重于持名一门,此念他佛之大致也。
至于自他俱念,即所谓禅净双修者。有以专看念佛的是谁,以期明心见性,不以信愿求生为事者,虽似禅净双修,实为有禅无净。既无信愿,莫由仗佛力以带业往生。倘未到业尽情空地位,又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。是知禅净双修,唯具深信愿者方能得益,否则固不如专致力于持佛名号一门也。
净土法门,实为如来一代时教契理契机之特别法门。以故往圣前贤,人人趣向,千经万论,处处指归。东瀛某某,节录诸经论,阐扬念佛诸义,为弥陀说林。章分十门,理畅一行,可为修净业者之一助。范古农居士,特为校勘,改为阿弥陀佛圣典,用示尊崇之义。然其所录,绝未叙明源委,待有暇时,居士必当依经详别。令一切人,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,为一切上圣下凡共修之道。庶不致生自诩上根,不肯修习,并自委下根,不堪修习等过。排工将竣,令光作序,遂约所知,以为表白。须知念佛一法,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。如不见信,请质之普贤菩萨。
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(下)》:“弥陀圣典序(民二十年)”
标签: 净土法门
相关文章
问:病人舍报前,在进行护理性助念时,是否最好男女分开,由跟病人同性别的人助念为好呢? 答:应该是这样比较好。男众病人,如果是男居士去念、比丘去念就比...
2024-07-23 5 净土法门
净土一法,它的事理、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。也正因为这样,它远远超出凡夫乃至于声闻、缘觉、菩萨的境界,所以就难信。 如来智慧海,二乘非所测,更何况我...
2024-07-22 13 净土法门
一个人生前自己肯念佛,肯定就有信心在里面,有愿力在里面。如果一点信心、一点愿力都没有,就算劝你,你也坚决不肯念,这都是业障。临命终时,只要你肯念佛,阿...
2024-07-22 7 净土法门
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是为了成就圣道,一般来说,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,那么当然初地还有微细的妄想,在唯识学上说:发起初心欢喜地,俱生犹自现缠眠。就...
2024-07-22 11 净土法门
禅观是把心带回家;那么净土的人,是从家里面再重新出发,往净土方向走去。一个是把心带回家,一个是重新出发。我们看净土的功德利益,有两种:一个是现世的安乐...
2024-07-22 11 净土法门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