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宗有一个公案,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: 有一个老和尚,他在房间参禅,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。老和尚在闭关的时候,他中午都会下来吃饭,后...
2024-09-05 0 大德开示
本文节录自净界法师《佛法修学概要》讲座。
经云:财富从布施中来,贫穷从悭贪中来。长寿从慈悲中来,短命从杀生中来。尊贵从持戒中来,卑劣从破戒中来。庄严从忍辱中来,丑陋从瞋恚中来。高位从恭敬中来,下位从憍慢中来。
因果有一个对应关系,比方财富怎么来的呢?是从布施的心跟布施的行为创造出来的。贫穷怎么来的呢?是悭贪的心跟悭贪的行为,一个思想跟行为的结合。布施创造财富在唯识学讲很多,基本上分成两类,包括财富,做义工也算布施,布施你的体力,如果你的内心是心甘情愿,起大欢喜,得果报的时候财富轻松自在,你就生长在一个富贵的家庭,很自然地得到长辈的加持,得到财富,轻松显现。如果你行布施做义工的时候,心不甘情不愿,勉勉强强把它做完,虽然你也做了,得果报的时候也很有钱,但是你要白天上班,晚上加班,整天被老板骂才能得到钱,得的是很辛苦的钱,因为你因地夹杂着烦恼,得果报的时候就有问题了。在因地你种下种子的时候,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布施业。所以你要么不做,你既然要做,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去做?你为了自己的未来着想,布施有带业的布施跟不带业的布施。
长寿从慈悲中来,短命从杀生中来。如果你今生健康长寿,过去生是喜欢原谅别人,慈悲包容别人。你如果今生常生病,你过去生可能有杀业,嗔心也比较重。
尊贵从持戒中来,卑劣从破戒中来。有些人看起来特别尊贵,气质上带有贵气,过去生喜欢持戒,反过来,如果你的身心世界属于比较卑贱低劣,过去生是破戒。尤其指六根不具跟破戒有关系。
身相庄严是过去生修忍辱,你遇到逆境冲击的时候,选择安忍不动,果报是庄严。如果你遇到逆境选择抗拒,产生对立,就会长得丑陋。如果你的地位比较尊高,就是谦卑的果报。如果你的地位比较低下,跟骄慢有关系。
这个公式可以两说,一个是从今生推算过去,当然你也可以从今生来预推未来。推未来就看你内心的因地,比方说,你今生多分来说,财富愿意跟人家分享,喜欢布施,我们可以预测你来生是有财富的;你今生遇到事情选择忍辱,不跟人家计较,我们可以合理地推论你来生不管去哪里,身相是相对庄严的。这个对应的公式可以从果报推论过去,也可以从你现在内心的因地推未来,这个公式说明一个重要的道理,因果不能抵消。有些人以为,我做了错事,拿钱布施三宝就没事了,这是两码事。你布施有布施的善业,但是,过失有过失的罪过,除非你忏悔。
佛教史上有一个公案,赖提公主是波斯匿王的一个女儿。波斯匿王有三个女儿,善光公主长得很庄严,赖提公主非常丑陋,丑陋到波斯匿王生下她以后,根本不让任何人看,觉得太丢他的脸。经典上说,她身相丑陋,头发像草绳一样非常粗糙。她一出生,养母就在一个密闭的房间,把所有的窗户关起来,不准让任何人瞻仰。赖提在封闭的房间慢慢长大,长大以后总要嫁人的。波斯匿王就头痛了。找侍从说:“你去找一个贫穷的年轻人。”他不敢嫁给贵族,不然传出去就不得了。佳人找到一个平民老百姓,长得相对庄严,就把公主嫁给他。国王对年轻人说:“我给你很多钱,给你官做,但是有一个条件,你要把公主锁起来,不能让别人看到。”
年轻人就答应了,他本来是一个低下的平民,得到官位以后,就挤入了上流社会,白天就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。别人多半都要带太太去,只有他一个人单独赴宴,大家都知道他娶了波斯匿王的公主,就说:“你应该把公主也带出来。”但是他不敢带出来,因为国王有这个要求。大家就想出一个办法,以后参加聚会,谁不把太太带来罚钱。第二天,年轻人吃早餐的时候闷闷不乐,赖提公主说:“你今天早上好像心情不太好。”他说,是啊,就如是如是地讲出来。赖提公主听了以后非常惭愧,因为自己的身相丑陋,在家让父亲蒙羞,嫁出去以后让先生蒙羞。
先生出去以后,她一个人就面对墙壁,遥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号,拜下去向墙壁忏悔,拜到第三拜的时候,她头抬起来看墙壁的时候,释迦牟尼佛在墙壁里面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放大光明的身相。赖提公主看了以后赞美佛陀,用种种美好的语言赞美佛陀,她一赞美的时候,头发开始改变了,由粗糙转成柔细,于是她继续赞美,身相变成一个非常庄严的公主。赞美完以后,佛陀就消失了。她先生回来说:“你是谁?”她说:“我是赖提公主!”她就将经过说了一遍,因为忏悔而得到庄严。年轻人把赖提公主带回到王宫,波斯匿王也很高兴,带着大家去见佛陀,请示赖提公主过去的业报。
佛陀说:赖提公主过去生,长在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庭,她是女儿,非常喜欢布施,尤其是三宝,出家人。但是,她看到出家人威仪不好,有时候就讥嫌谩骂出家众,她有布施的善业,也有恶口的口业,得果报的时候,两个果报同时出现。她能够衣食无缺享受王宫家庭的富贵安乐,但因为口业的关系,也让她的相貌非常丑陋不堪。
可见,业是很多元化,很复杂的。我们今生的果报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?因为它由过去很多很多的业结合起来,不是单一的业。就是说业与业之间不能抵消,只有透过忏悔才能够改变,断相续心。
标签: 大德开示
相关文章
禅宗有一个公案,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: 有一个老和尚,他在房间参禅,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。老和尚在闭关的时候,他中午都会下来吃饭,后...
2024-09-05 0 大德开示
问:很多癌症的病人都是被病症的恐惧所吓死的。请问师父应该怎么样来突破这种恐惧?要他们学唯识吗?很多人都是非佛教徒。 净界法师答:我想他得癌症的时候恐...
2024-09-05 0 大德开示
本经发明真、妄——分成两部分来发挥;在前面的理论篇,佛陀用一种对比的方式,把真心跟妄心的功德跟过失,把它很明确的对比出来。 我们从这个地方,得到两个...
2024-09-05 0 大德开示
信众:有一位居士,还未到佛堂皈依,但精通佛法、研究经典、依法奉行,他算是佛弟子吗?能修成正果吗? 法师:我们常说修行佛法的利益要从恭敬中去求,恭敬首...
2024-09-04 9 大德开示
问:人死后所说的神识,是不是就是指阿赖耶识? 答:人死之后,我们的神识就是指阿赖耶识,第八识,叫做心王。阿赖耶识又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具有客体性的东西...
2024-09-04 10 大德开示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