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大德开示文章正文

印光大师:既知惭愧忏悔,何又依旧行履,恶不见减,善不见增乎?

大德开示 2024年04月16日 09:50 无尽灯


印光大师:既知惭愧忏悔,何又依旧行履,恶不见减,善不见增乎?

       今为汝取法名为宗诚。宗,主也。诚,真实也。汝果能事事以真诚为主,久而久之,人皆相观而善。所谓诚之所至,金石为开,况同类之人乎。宜常看弥陀经白话解,嘉言录,感应篇直讲。儿女从小,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。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,至少须念一遍。尽此一生念,再看看直讲,依之而行,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。

  ……

  (其二)既知惭愧忏悔,何又依旧行履,恶不见减,善不见增乎。无他,心不志诚故也。倘心主于诚,岂可知而故犯。知而故犯者,以心实无决定改过迁善之诚恳故。汝自己欲为贤人善人,自可远离恶习。不能远离者,系其心不决定,浮游缓慢,则难免仍归旧路矣。以后切勿再来信,汝不肯真实克除己私,我纵开示,究有何益。汝若肯认真省察自己过愆,何用我多说,即宗诚二字,已通通包括净尽。人若心无虚伪,决定不至不肯改过迁善。譬如真知其人是欲害我者,纵令彼多方巧诱,决不肯上他的当,以送我命。肯上当,是不知好歹之人。既有关性命之大对头,尚肯依他的骗,则所谓求别人为汝说保身命之妙法,又有何益乎。故不愿屡为汝络索说也。

  节选自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(上)》:“复金益平居士书(二)”

  接手书,知治习之心,唯勤唯切。而消习之效,未得未见。其故何也。盖以生死心不切,而只将此超凡入圣,消除惑业,成就净念,作口头活计,故无实效也。倘知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净土法门更为难闻。今幸得此大丈夫身,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。敢将有限光阴,为声色货利消耗殆尽。令其仍旧虚生浪死,仍复沉沦六道,求出无期者乎。直须将一个死字(此字好得很),挂到额颅上。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,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。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,自取烧身矣。凡分所应为之事,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。则断不至当仁固让,见义不为矣。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。岂必屏绝尘缘,方堪修道乎。盖心有所主,不随境转,则即尘劳为解脱。所以金刚经屡屡令人心不住相。发心度尽一切众生,而不见能度之我,所度之人与众生,并所得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,方为真行菩萨道。若见有我为能度,生为所度,及无余涅槃之所度法者。虽则度生,实于一乘实相之道,未能相契。以不了众生当体是佛,佛性平等平等。妄起凡情圣解,致无为利益,成有为功德矣。何况声色货利之贪恋黏著乎哉。

  然人生世间,不可无所作为。但自尽谊尽分,决不于谊分之外,有所觊觎。士农工商,各务其业,以为养身养家之本。随分随力执持佛号,决志求生。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,或出资,或出言,为之赞助。否则发随喜心,亦属功德。以此培植福田,作往生之助行。如顺水扬帆,更加橹棹,其到岸也,不更快乎。

  腊月三十日,乃一岁之尽日。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,则债主怨家,群相系缚,那容你过。临命终时,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。倘信愿行资粮未具,贪瞋痴恶习犹存。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,统来逼讨,那肯饶你。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,无可奈何,随业受生。即知而不务实修者,亦复如是,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,永永轮回去也。欲求出苦之要,唯有念念畏死。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,则佛念自纯,净业自成。一切尘境,自不能夺其正念矣。

  心经云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内之根身,外之器界,五蕴包含净尽。能见其是空,则即五蕴,离五蕴。法法头头,皆是大解脱法门,大涅槃境界矣。

  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》:“复宁波某居士书”

  凡夫在迷,信心不定,故有屡信屡退,屡修屡造之迹。亦由最初教者不得其道所致,使最初从浅近因果等起,便不至有此迷惑颠倒也。然已往之罪,虽极深重,但能志心忏悔,改往修来,以正知见,修习净业,自利利他,而为志事,则罪障雾消,性天开朗。故经云,世间有二健儿,一者自不作罪,二者作已能悔。悔之一字,要从心起,心不真悔,说之无益。譬如读方而不服药,决无愈病之望。倘能依方服药,自可病愈身安。所患者立志不坚,一暴十寒,则徒有虚名,毫无实益矣。

  节选自《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》:复周智茂居士书


分享到:

标签: 大德开示

净土门 备案号: 京ICP备12009579号-14 网站地图
  •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