忏悔有巨大的你想象不到的作用:忏悔可以不受天魔等等一切的困扰。有的人在生活中为什么不顺?百分之百是不通忏悔。其实忏悔就是顺起来。真正修忏悔, 身后天魔...
2024-07-30 7 大德开示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十一面,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,讲到第三段。
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惟心造。
佛陀出世以后,看到我们颠倒众生,我们没办法去改造自己,因为我们心中有盲点。
所以佛陀出世了以后,讲出了三种道法,佛陀先对于众生根机比较低的,先讲安乐道。所以一个人要快乐,你要掌握因果的道理,如果你能够深刻的理解,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,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,你的生命走上了安乐道,因为你已经具足一个正确的思考,慢慢的我们从业果的思想,提升到一种涅槃的思想。
我们再以无常、无我这两个光明,再来照世间。人生的确有一些美妙的快乐,比方说身体健康,身相庄严,财富广大,这个的确对我们来说,是一种快乐的感受。但是当我们再用无常、无我的光明,再深刻去观这个快乐果报的时候,我们发觉它里面含藏着毒药,这种快乐是有毒药的,因为你要付出代价,从今生来说你享受快乐,你就不得自在。
因为凡夫在享受快乐,一定会执着,你会认为这是我的,你会想要占为己有。但是不幸的是,快乐不是你说了算,你想掌控它是不可能的,因为它是业力在主导的,不是你主导的,这弄得我们伤痕累累。因为我们一直要掌控快乐,在你的掌控当中,万般皆是业,这是业力的释放。
所以你从无常、无我当中,你慢慢觉悟到,这个快乐你要去尝它,你就有心理准备,你就必须要付出今生的痛苦跟来生的轮回,你要付出两种代价。所以无常、无我就慢慢慢慢知道,我造了善业,我不应该去得快乐的果报,我应该回向净土,回向无上菩提。
所以这无常、无我的智慧的档次,这个人的水平更高了,他从安乐道的跑道转成了解脱道,他的心慢慢寂静下来,他所有的善业,他再也不敢希求把这个善业转成来生的快乐,因为他怕到了,他赶紧把善业,趋向于净土,趋向菩提,这个是解脱道。
厌离娑婆,欣求极乐,但是这个还不是最圆满的,如果我们想快速成佛,我们要把所有的有相的业果跟无相的涅槃,要把它贯穿起来,吾道一以贯之,就是一念心,贯穿了轮回跟贯穿了涅槃,其实生命只有一个东西,就是现前一念心性,其他什么都没有。当它是真实的时候,它显现出佛的功德庄严,当它是在颠倒的时候,你显现出六道轮回,如此而已。所以离开了一念心性,无有少法可得,这就是佛陀出世,想要告诉我们的真实义,但这个道理很深。
所以佛陀的慈悲,把心本来是不可切割的,但是不得已,不得已,把它切成两块,不得已啦,因为我们凡夫都说我这一念心性,为什么它迷的时候是生死浩然,悟的时候是涅槃寂静,这种不二法门,生死也是它,涅槃也是它,太妙了,所以佛陀不得已把它切成两块,分成体跟用。
他说,体是清净的,这个是通十法界的,不管你过去生打了多少妄想,不管你过去生造了多少业,这个体是通十法界,清净本然,它是本然的,它是不可以改变的。所以体,是大家都一样,你也清净我也清净佛陀也清净,但是作用就不同,如果它是依空体而起的,叫称性起修,它显出的作用是万德庄严;如果它迷失了空体,用贪爱的执着生起的作用,那是六道轮回。
所以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,有所相同,有所不同。体相同,但是作用呢,我们迷失了自体,我们向外攀缘。所以我们自己把轮回创造出来,佛陀安住在空性,所以佛陀把涅槃创造出来。所以我们跟佛陀最大的差别,就是作用不同,迷悟的不同。
标签: 大德开示
相关文章
忏悔有巨大的你想象不到的作用:忏悔可以不受天魔等等一切的困扰。有的人在生活中为什么不顺?百分之百是不通忏悔。其实忏悔就是顺起来。真正修忏悔, 身后天魔...
2024-07-30 7 大德开示
有五种因缘,菩萨不会成就你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。第一,“见彼有情,于诸财位,有重业障故。”菩萨看到这个“有情”,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。这个重大业障...
2024-07-30 4 大德开示
一念心性的本体是清净的,而且是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,这个清净当中,有十种可能性的激发。先看第一个,瞋恚邪YIN。假设我们的妄念,经常起瞋恚,起邪YIN,...
2024-07-30 5 大德开示
一个有智慧的人,即便自己没有财富,也能作福,修到福德;一个没有智慧的人,自己有财富也不知道怎么去修福。 这里有个例子。佛陀在世的时候,有一个长者,叫...
2024-07-29 4 大德开示
现在有些凡夫说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、极乐世界,大概是一个方便之喻、一个化城,甚至是一种精神现象;有的甚至说净土法门就是佛教衰亡时期,向那些愚夫愚妇兜售...
2024-07-29 6 大德开示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