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节录自净界法师《佛法修学概要》讲座。 经云:财富从布施中来,贫穷从悭贪中来。长寿从慈悲中来...
2024-07-31 0 大德开示
学员:师父慈悲!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,如何临终助念才是如法,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?
净界师父(以下简称“师父”):这个助念,《印光大师文钞》有提到,它是两个重点:一个开导,一个念佛。当然你要看状况,这个人佛号已经念得很不错了,你不能说,欸,刹板,我一定要开导一下,不可以,他已经上路了,是吧?但是你发觉你佛号念得很久,他的相貌都没改变,那个相貌看起来还是很执着,他的心根本没有跟着你的佛号转,那你佛号就要先刹住了。因为你佛号念不进去,他心中必有一物,你不把他的执着破掉,这念佛就没有用了,这个时候就要刹板了,开导,最好先了解他的盲点在哪里?
所以到底是要开导还是直接持名,看情况。但是一个原则,少去碰他,不要去动他。断气后八个小时,断气后,就是西医所谓的死亡,就断气以后八个小时,尽量不要去碰他。他的姿势好不好看,这都不管,不要去碰他,不要去哭泣,不要去跟他讲一些会打动他感情的话。只有做两件事:要么开导他,保持正念、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,要不然就直接提佛号,只做两件事情。
学员:师父慈悲,师父昨日拜八十八佛的时候,提到拜佛要上虚下实,脚跟抓住,是否要一直抓地直到拜完九十分钟,还是拜完起身后才抓地?
师父:它是下去跟起来的时候要抓地,这两个是重点。因为你脚掌不用力,有些拜佛的人,他越拜,他头会发热,心烦意乱。因为我们在修行,调身、调息、调心,身体很重要,因为你身体会影响到你的气息,气息又影响到你的内心的活动,所以你必须把你的气血往下降,你的心才静得下来。所以你的心要往下降,你的气血要往下降。
所以你在拜的时候,拜下去的时候抓地,起来的时候也要抓地,其它时间你就专心佛号就可以了,当然这个是一种习惯动作,你习惯的时候,你根本就不用管它了。像我们拜习惯了,我们自然会抓地,所以我们就一路的听你的佛号声音就可以了。但是你的身体的操作也很重要,你的身体操作错误,你的心就很难静下来,因为你会拜得满头是汗,你就不喜欢拜佛。
诸位,所有的法门你要跟它相应,一定要喜欢它,你没有意乐,这个法门跟你就没有缘。所以你要拜佛,拜得你觉得:啊,拜完很舒畅!这个法门你才可能修下去的,不能勉强。所以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,你就越拜越痛苦,你每次拜完佛都是腰酸背痛的,你会喜欢拜佛吗?不可能。所以身安则道隆。
所以你每次拜完以后,觉得身心很舒畅很寂静,坐下来念佛修止观,对你有很大的加持力,你才会喜欢拜佛嘛!所以我们掌握一个正确的拜佛,它会提供一个很好的一种基础,道前基础,它会提供你一种很寂静的身心。
也就是说你拜佛前可能相对躁动,拜完了以后很寂静,那么你每一次都得到它的好处,你就更喜欢拜佛。
诸位,你不能永远活在信仰,信仰一定要跟你的意乐结合——好乐。所有的修行,你一定有功德相出来,才会激发你往前走的。那么功德相要出来,方法就很重要,它的过程就很重要,你不能老是把所有的修行都变成很勉强,你只是活在一种信仰当中,你永远没办法上路。知道它、信仰它,你不如好乐它来得更好。所以我们要学很多善巧就是这样,因为你每修一个东西,它就会出现功德相,你就更喜欢它,更喜欢它,就更进步,它会让你产生一种善的循环,一种相续的力量,这个很关键的。
好,我们今天这个简单的研讨课,就到这里了,也感谢大家的参与,阿弥陀佛!我们回向。
唯识学概要——232
标签: 大德开示
相关文章
印光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:我们平常修福报,最好能够回向——愿我临终无障碍,这个对我们净土宗太重要了——“善终”。 凭什么“善终”是五福、净土...
2024-07-31 0 大德开示
净界法师:杀盗淫妄每一条戒你的烦恼都有三种的情况,第一个依止贪,第二个依止嗔,第三个依止痴。 在《瑜伽师地论》讲一个譬喻,比如说你杀一只鸡,你的犯罪...
2024-07-31 0 大德开示
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,他要产生愿力,这个就是修假观。前面的空观是在破假相的执取,假观它又创造一个假相,菩萨道没有假相,你是没有动力的!...
2024-07-31 0 大德开示
忏悔有巨大的你想象不到的作用:忏悔可以不受天魔等等一切的困扰。有的人在生活中为什么不顺?百分之百是不通忏悔。其实忏悔就是顺起来。真正修忏悔, 身后天魔...
2024-07-30 8 大德开示
有五种因缘,菩萨不会成就你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。第一,“见彼有情,于诸财位,有重业障故。”菩萨看到这个“有情”,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的业障。这个重大业障...
2024-07-30 4 大德开示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