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值此末法时期,善知识难遇,众生不知念佛,弟子曾发愿帮一不信宗教的人进入佛门,但并不如愿。我是否可以放弃此愿?请开示。 大安法师答:这样的末法...
2024-12-10 32 大德开示
问:值此末法时期,善知识难遇,众生不知念佛,弟子曾发愿帮一不信宗教的人进入佛门,但并不如愿。我是否可以放弃此愿?请开示。 大安法师答:这样的末法...
2024-12-10 32 大德开示
父母之恩,毕世莫酬。孝之为道,其大无外。 如来大教,以孝为本。菩萨视诸六道众生,皆是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。故地藏有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,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之愿。 梵网戒经,以孝顺为至道之法。不但令其孝...
2024-12-10 25 大德开示
又施有三种 一财施,即以钱财,及衣,食,住,给济贫穷困苦者。 二法施,其人不知善恶邪正,及三世因果,六道轮回,并了生脱死切要法门,方便善巧而为宣说。或以佛,菩萨,祖师,善知识,所说契理契机之书,印...
2024-12-10 29 大德开示
念佛回向,不可偏废,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。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,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。念佛,当从朝至暮不间断。其心中但具“愿生”之念,即是常时回向...
2024-12-10 62 大德开示
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,后来决无产难之苦。或一受孕即念,或将产三、四月前即念,或临产始念,均得安然而生。 若难产之极,将及殒命,肯念南无观世...
2024-12-10 30 大德开示
或觉心神恬旷;或觉智慧顿开;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;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;或梦吐黑物;或梦往圣先贤,提携接引;或梦飞步太虚;或梦幢幡宝盖,种种胜事,皆过消灭之象也。 我们加以解释。 这以下有八种情况。你...
2024-12-09 37 大德开示
《业疏》云:于本藏识,成善种子,此戒体也。 简单讲:“戒体”就是在阿赖耶识成就一个“善种子”,这就是“戒体”。 有一个观念我们需要解释一下: 《唯识学》上,把一切法分成两类:一类叫“现行的法”,...
2024-12-09 18 大德开示
我们要理解佛,就要理解佛心。理解佛心,我们就从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心开始。世间的慈母念她的子女的时候,她是念念不会舍离的。阿弥陀佛是以比世间父母对子女的心还要深厚的慈悲,来念我等众生。这就是《楞严经》里面...
2024-12-09 17 大德开示
问:人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? 答:冤亲债主怎么来的,你还需要问吗?你今生欠了人家的债不还,借人钱的时候像孙子,借到了钱,人家讨债的时候你像爷爷,说:“要钱没有,要命有一条”,那可不是一个冤家又来了吗...
2024-12-09 22 大德开示
孔子说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,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成了谋食。你念念谋食,但你命中没有,谋也谋不到啊;你命中没有,你大学毕业还照样下岗,找不到工作;你硕士研究生照样去卖肉,你没有这个福报,这是因果的...
2024-12-04 34 大德开示
这个“习”字,早先它是什么意思?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。 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,它不能离开树林,等它练习得疲倦了,它要依靠这个树林,这是习的过程。等到它学会了,翅膀也长硬了,它就可以遨游天空。 我...
2024-12-04 16 大德开示
《识论》释云,此诸法胜义,亦即是真如。真谓真实,显非虚妄;如谓如常,表无变易;谓此真实,于一切位,常如其性,故曰真如,即是湛然不虚妄义。亦言显此复有多名,谓名...
2024-12-04 36 大德开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