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,只想到一件事,就是痛苦跟快乐,离苦得乐,是吧?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,我们想要找一个依靠,找到一个解救的方法。 我们一开始学佛,大部分都受到痛苦的刺激而来到佛门。所以我...
2025-01-11 6 大德开示
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,只想到一件事,就是痛苦跟快乐,离苦得乐,是吧?我们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,我们想要找一个依靠,找到一个解救的方法。 我们一开始学佛,大部分都受到痛苦的刺激而来到佛门。所以我...
2025-01-11 6 大德开示
佛能不能度众生,众生能不能被度,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看有没有缘。有缘就容易度,没缘就度不了,不在于水平的高低。 释迦牟尼佛有一次碰到须达长者家的一个...
2025-01-10 8 大德开示
阿弥陀佛以十二光的妙德,护念调熟十方众生,对念佛行人尤加摄受。 十二如来,前面的无量光佛,与最后的超日月光佛,首尾呼应,中间就包含了上述的佛,这...
2025-01-10 10 大德开示
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,乃坏乱佛法,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。此大妄语之罪,甚于五逆十恶百千万倍,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,经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苦,末由出离。 ——《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》...
2025-01-09 12 大德开示
如果未来世诸众生等,或者在梦中,或者在醒来时,会见到诸多鬼神,以及千奇百怪恐怖形状的众生。这些鬼神或悲伤,或啼哭,或忧愁,或慨叹。这些是属于你多生多劫的家亲眷属来托梦要你帮忙。他们都是在恶趣,主要是在...
2025-01-09 11 大德开示
问:《安士全书》中有一个故事,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,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,仅念了几声佛号,便说见到了阿弥陀佛,往生净土。 末学一直不解,佛教说:“所经百千劫,所造业不亡”。那么张善和有屠牛的罪...
2025-01-09 8 大德开示
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,生起以后又在什么处所。把攀缘心生起的因缘跟它的处所,先提出一个问。我们看经文: 阿难,我今问...
2025-01-08 17 大德开示
问:师父在课堂中提到,面对业力今生能够改变有限,应该放弃而寄托于来生。然则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念念在行为上的选择,也能够引发后续不同因缘的发生,比方...
2025-01-08 11 大德开示
印光大师在作《净土决疑论》时,引用了永明延寿大师所作的《禅净四料简》。 为了他人对《四料简》产生信心,印光大师就首先从正面赞叹永明延寿大师的德业,说永明延寿大师乃是阿弥陀佛的化身。佛由本垂迹,只是依...
2025-01-07 8 大德开示
很多人都说“念佛人都是愚夫愚妇” ,好像他修参禅的、或者止观的、或者持咒的就很高明。一看到念佛,“这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浅法” 。现在还有这么一个看法...
2025-01-07 9 大德开示
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,在《楞严经》讲到两种根本:一个是生死的根本,一个是涅槃的根本。生死的根本是攀缘心,涅槃的根本是常住真心。 我们刚开始的发心就...
2025-01-07 9 大德开示
信众:请问念佛要怎样念最理想?是否要观想念佛?要如何观?或是什么都不想,只念佛号,自念自听? 法师:念佛有四种念佛,但我们根据阿弥陀佛因地的发愿是名号度众生,所以我们是倡导持名念佛。...
2025-01-06 12 大德开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