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汝等比丘,当知多欲之人,多求利故,苦恼亦多。少欲之人,无求无欲,则无此患。直尔少欲,尚宜修习,何况少欲,能生诸功德。少欲之人,则无谄曲以求人意,亦复不为诸根所牵。行少欲者...
2025-04-09 16 大德开示
“汝等比丘,当知多欲之人,多求利故,苦恼亦多。少欲之人,无求无欲,则无此患。直尔少欲,尚宜修习,何况少欲,能生诸功德。少欲之人,则无谄曲以求人意,亦复不为诸根所牵。行少欲者...
2025-04-09 16 大德开示
我们要坚固往生的愿力,要知道在临命终时,愿力牵引令我们往生的重要性。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,每个人都必然面临着死亡问题。世间各种福报有种种差异,唯...
2025-04-09 10 净土法门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说:“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。”什么叫多福德?不是说我们自己修行就能修到多福德,多福德是你能够信愿执持名号,就是多福德。 因为阿弥陀佛...
2025-04-09 13 大德开示
下面谈谈《大方广佛华严经·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》的品名: “入”就是证入。 “不思议”,这是佛教一个常用的名词。但我们一定要思惟这个名词...
2025-04-09 34 大德开示
关于精进修行这一点,连外道都很强调。 有一个修仙道的,拜了一个老师。老师说你想修仙道啊,就给他一个木钻子,让他用这个木钻子先把一块很大的石头钻通...
2025-04-09 14 大德开示
第二个公案就叫“除暴佑良”。社会上都有那些“暴”——暴力的力量,我们有时候讲黑社会的力量。这黑社会太猖獗了,良民——平头百姓就会受他带来的疾苦。如...
2025-04-09 12 大德开示
宋代禅宗的大德长芦宗赜禅师,是一位大孝子,他把自己的母亲迎到寺院,引导她念佛。他的母亲呢,刚开始时想家、想儿女,念佛念不下去,一见到她儿子的面就是...
2025-04-09 11 故事
“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。” 这个“吾”和“身”是完全不一样的。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,但是这个身体不可能跟这个吾等量齐观的,它不是一回事的。这个吾就是神识啊,吾...
2025-04-09 10 大德开示
《印光大师文钞三编》云: 【又净土法门与其它法门各别,他种法门,皆仗自力,唯此法门,全仗佛力。南方宗门颇多,切不可参入宗门,图得禅净双修之嘉名。宗门总以看“...
2025-04-08 16 净土法门
《印光大师文钞正编》: 【当南宋时,吾宗先德,有龙舒居士,名日休,字虚中者,乘愿再来,以身说法,虽在尘俗,不纳妻室;虽入国学,不履仕途;发挥儒佛之心宗,教授...
2025-04-08 15 净土法门
汝之所说,乃一切人之通病。欲治此病,非想念苦境不可。经云,思地狱苦,发菩提心。然地狱之苦,以未曾亲见,无善根人,尚不能顿发出离逃避之心。 最切要...
2025-04-08 20 大德开示
一般的人都不知道:生是从哪里来,死向何处去。因为对这个前生后世生命的轮转过程,所谓“精气为物,游魂为变”的这个——周易也讲轮回问题就体现在这,对这...
2025-04-08 20 大德开示